首页

女王 圣水

时间:2025-05-28 22:27:31 作者:浙江文化观察:“文物+科技”能有多少打法? 浏览量:63287

 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(林波)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。浙江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,正积极探索“文化+科技”融合的新路径,而“文物+科技”的结合,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。

5月28日,杨建武接受采访现场。 (浙江省博物馆供图)

  “‘文物+科技’势在必行,我们必须积极响应。”5月28日,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、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接受专访时表示,科技创新正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,而破解理念壁垒、搭建供需桥梁是推动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。

  当天,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学术研讨会之博物馆新业态“文物+科技”分享会在杭州举行。当下,文物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入公众视野,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。“文物+科技”能有多少打法?

  首先,科技赋能文物保护,破解传统难题。

  杨建武表示,传统文物保护手段往往面临诸多局限。以文物检测为例,过去需要在文物本体上安装检测设备,可能对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
  如今,这一难题正在被“破解”。

  譬如,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“无接触检测技术”工具,可以在不触碰文物的前提下完成精准分析,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安全性。类似的技术创新,正在修复、存储、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,让文物“延年益寿”成为可能。

  其次,数字技术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增强文化传播力。

  AI、VR、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,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全新方式。人形机器人演绎古舞、AI复原历史场景、虚拟展厅沉浸式观展……这些创新手段不仅让静态的文物“动”起来,更以更生动、更互动的方式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,激发文化认同感。

  再者,科技助力文物“DNA鉴定”,为流失文物“寻亲”。

  近年来,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发展,文物“DNA鉴定”成为可能。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、同位素检测、微观结构比对等科技手段,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识别文物的材质来源、制作工艺甚至年代特征,为流失文物“寻亲”。

  尽管科技优势显著,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障碍。杨建武指出两大痛点:一是部分从业者对新技术存在偏见,认为“奇技淫巧”背离传统;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,科技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触达需求方。

  他呼吁通过行业平台建设打通壁垒,“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”。

 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,杨建武提出“主动拥抱”策略:思想上需认清科技是“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”,行动上则要持续学习更新。

  “博物馆人不能做局外人,唯有与时俱进,才能为文化遗产插上腾飞的翅膀。”他特别提到,从藏品管理到展览呈现,科技应延伸至博物馆全链条,形成系统性创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7月23日至24日,四川雅安市遭遇2021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。截至24日7时,雅安市暴雨125站,特大暴雨54站,最大雨量为205.3毫米,最大小时雨强为81.0毫米/小时。荥河、名山河、玉溪河、芦山河4条河流超警戒水位,名山河、玉溪河、陇西河3条河流超保证水位。

甘肃肃北:借新质生产力东风,促县域发展“破浪”

高开贤认为,自澳门回归祖国以来,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。立足新发展阶段,澳门要做好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道必答题。“回归到现在,澳门特区制定颁布了404部法律,其中有约40部与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相关。”他说,立法会与特区政府良性互动,对有关大健康、现代金融、高新科技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法律进行立法和审议,配合特区政府施政并推进相关工作。

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

针对“低慢小”航空器“黑飞”侵害国防军事利益的违法行为,军地检察机关密切协作,联合开展调查取证,地方检察机关依法提起诉讼,军事检察机关协助配合,大大提高了办案质效,为办理军地协作案件提供了良好典范。对于违法行为人的侵权责任,检察机关在诉请其赔偿国防战备资源损失的同时,要求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,对教育引导公众知悉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,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。

广东省结核病防治“双万双联”健康促进行动启动

香港城市大学犯罪学博士、华东政法大学讲师梁涛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,不建议为了惩治外卖被偷,而往外卖中投放泻药等对身体有伤害的物质。此举不仅有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,如果偷外卖者自身特殊原因导致食用加泻药的外卖后死亡,还有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可能。

据介绍,2021年,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中国地理学会等共同启动“地标生境”2021-2030十年行动计划,旨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,并探讨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借鉴的方法、路径和解决方案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